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一台价格300万,被欧美垄断30年,又一医疗设备终于实现国产化


文/球子



近年来,我国每年在医疗设备方面的研发投入都在持续递增,并且,不少高端医疗设备已经实现自主。



1111日,根据人民日的报道,西安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已经进入临床阶段。



那么,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款设备的俗名叫做“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是拯救患者心肺功能衰竭的强力武器。



该设备的原理很简单,把静脉血引出体外,让血液与氧气结合之后,重新回到体内,从而替代衰竭的肺功能,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命时间的目的,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实,在医疗器械领域,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属于该领域的尖端设备,人类第一台人工肺设备诞生于1953年,在90年代,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被广泛认可,并在欧美多个医院进入临床应用。



由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生产膜肺的核心材料PMP一直被3M公司垄断,以至于在2021年以前,我国的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进口。



正是因为我国无法自主研发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导致设备的定价权一直掌握在海外企业的手中,进口一台体外膜肺氧合设备需要花费300万。



虽然这台设备的价格看似不是那么贵,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一次性耗材的支出,同时还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如此一来,所有产生的部分费用需要患者来承担,通常情况下,使用一天的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续命,需要花费数万元,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都很难承担。



目前,在全球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市场,麦科唯、美敦力以及力诺珐是主要的生产商,产量占据全球的70%



如今,西安交通大学和四川大学生物研究中心成功研发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并进入临床阶段,也就意味着,我国成功打破了欧美对我国人工肺领域长达30年垄断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交大一附属医院,利用这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成功救治了两名病重的心血管患者。



事实上,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自主,并非天降神迹,而是科研团队不懈努力的结果。



因为,参与研发的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已经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方面的研发持续了20多年,该设备的核心技术已经全部攻克。



国产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问世,有望降低海外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在我国的售价,让更多患者受益。



与此同时,也能加快我国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普及。要知道,在中国只有260家体外膜肺氧合设备中心,全国存量在400台左右,在一些三四线城市,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普及率非常低,加上费用昂贵,普通家庭很难承担这些费用。



所以,国产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问世,对于我国医疗体系的完善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希望国产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能够迅速普及,挽救更多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