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鱼跃医疗国潮时代 中国医疗器械黄金十年已至

医疗器械展会讯尽管处于内外复杂局势的双重挤压之下,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正在加速奔跑。

根据Evaluate MedTech发布的《WorldPreview 2018, Outlook to 202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多种产品领域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同时,由兴业证券于2019年3月所发布的《医疗器械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称:进口替代成为我国未来十年器械行业的主旋律。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市场持续扩容、行业兼并重组等发展背景,医疗器械“国货”企业将迎来爆发式的黄金十年。

市场前景丰满 VS 高端占据骨感

兴业证券在报告中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最近20年内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6年总体销售规模占全球市场的14%左右。


同时,行业规模从2006年至2017年间,从434亿元增长至44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20%以上。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统计,2013-2016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子行业在工信部统计的医药行业8个子行业中,年增幅一直高于平均水平,2016 年的增幅位于8个子行业之首。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在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达到了10767亿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众多玩家入局,包括BAT在内的头部互联网公司也相继变更了公司经营范围,均新增医疗器械业务。

在鱼跃医疗董事长吴光明看来,无论是大幅引入资本还是随着互联网企业加入赛道,医疗器械行业因其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重度依赖高新技术,搭建数据传输桥梁、接入流量入口是否能够赋能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掌握尖端的核心技术,最终帮助整个产业迸发价值仍需时间检验。

在过去长久的时间里,由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早于中国,且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导致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外资企业所占据。

“但是这种行业状况已经在改变,就像鱼跃现在对新技术的开发并不是以回报率为出发点,而是考虑新技术实际应用的前景,就是说要有医学应用的价值。对于医疗器械企业来说,创新思维的转变是关键的第一步。”吴光明在接受采访中表示。

政策支撑 VS 国货崛起

2017-2019年间国家密集出台和落实各项政策,引导型政策所释放的积极环境让行业已经感受到了“最好的时代”。

首先,随着医改向纵深发展,分级诊疗政策将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扩容升级,加大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其次,国家持续加强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政策扶持,并加快进口替代的进程。近年来,通过多个专项计划,国家为国产器械发展直接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2014年以来,优秀国产医疗器械遴选工作也为入选产品在基层医院的招标采购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倾斜。

国家对于国产医疗器械的大力扶持,帮助中国企业厘清了诸多外部环境上的障碍,直接推动了优质品牌在业绩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医疗器械龙头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跨国并购,积累了部分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自产,并赢得了终端客户的高度认同。

以鱼跃医疗为例,作为医疗器械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收购兼并将业务范围从家用医疗器械向临床医疗器械和美好生活板块渗透,包括意大利百盛医疗、德国曼吉世有限公司公司、百盛集团等优质医疗器械企业,从而保证了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倍数级增长。

资本的积累直接促进鱼跃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结合并购国际尖端技术,从而完成自身基于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鱼跃医疗集团产业事业版图

鱼跃医疗董事长吴光明在采访中谈到:“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是跨域医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的复杂工程,对研发人才队伍要求极高,中低端产品的研发周期在2-5年,而高端产品的研发周期则有5-7年。”

正是由于医疗器械研发的高门槛和特殊性,以兼并收购的方式不断筑高技术壁垒,是大型医疗器械企业惯用的方式。无论是美敦力、强生等国际巨头,还是以鱼跃为代表的国内上市龙头,多品类平台化布局已经成为趋势。

国潮时代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往需要仰望的别处辉煌,如今已是自家风景。

国货的崛起,是中国制造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反击,更应是中国制造品质的代名词。医疗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在当下被赋予了更多重的意义。

以鱼跃医疗为代表,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技术上的努力追赶,最终目的是要直接打破曾经国外进口品牌把住的命脉,以此带来诊断费用的下降从而真正提升中国人的生活品质。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