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开展临床试验,离进入市场仅“一步之遥”

近日,由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威高集团共同研发的中国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临床多中心研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产手术机器人离进入市场仅“一步之遥”,这标志着我国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又有新突破。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在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手术机器人主要依赖于进口,核心技术和产品主要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

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开展临床试验,离进入市场仅“一步之遥”

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项目,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朱晒红教授团队,医工结合共同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妙手S”手术机器人系统。比起人手操作以及传统腔镜微创手术方式,手术机器人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机械手臂代替人手实施操作可以360度自由旋转、摆动,各个方位旋转扭动毫无压力,医生的抖动全部都能够被滤除,缝合打结还很灵巧,让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准确。同时,探视镜头突破了人眼的极限,手术机器人配备的“立体图像显示窗口”,可以将手术视野放大数倍。医生通过这个小窗,看到的是三维立体的高清图像,视野更加清晰,手术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此外,有了“妙手S”的帮助,医生终于可以坐着把手术完成了,这样更便于实施长时间、复杂的手术。


王树新教授介绍:“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并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延伸医生的手术能力。像腹腔这种微创手术,看到的屏幕大概是平面的且放大倍数并不大,但是如果用手术机器人这一套系统,能放大到10倍以上,可以进到腹腔内,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更大且更立体直观的影像。”


与当前垄断市场的同类手术机器人相比,“妙手”在系统体积/重量、图像视场角、手术体位适应能力、整机成本、手术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操作模式、辅助手术灵活性、工作空间、操作力、定位精度等方面达到相当技术水平。


湘雅三医院国产“妙手S”机器人手术量突破100例


2019年1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院长张国刚宣布:该院国产“妙手S”机器人手术总量突破100例,为实现手术机器人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00例手术中,90%为三级以上手术,其中包括远端胃癌根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结直肠癌根治、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左侧附件切除、肝外叶切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等手术。


朱晒红副院长介绍,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与天津大学共同研发的新型微创新一代手术机器人“妙手S”,于2014年4月开展首例手术,2018年3月5日以来,已经成功运用于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证明了该机器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国产手术机器人“妙手S”开展临床试验,离进入市场仅“一步之遥”

该国产机器人系统运用3D视野放大的运动控制,通过动作映射完成对主从操作臂的控制,保证了“眼—手”协调;精巧的手术器械可以模仿人手腕的灵活操作,同时滤出不必要的颤动,可将人手的动作按比例缩小,达到甚至超越了人手的灵活度和精确度。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妙手”有周密的安全设计和实时监控系统。


党委书记何庆南介绍,中南大学确立了“工医主干学科错位竞争、理学支撑学科厚植基础、特色人文社会学科精优发展、交叉学科占领领域制高点”的学科建设总体布局,在4个一流学科建设基础上,增加了临床医学、临床护理等5个一级学科和1个信息化前沿技术学科群按一流学科进行建设。朱晒红教授领衔的“医工结合新诊疗技术”,成为了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六大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张国刚院长表示,医院新一届班子上任后,有效对接中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临床医学一流学科建设,重点聚焦“医工结合新诊疗技术”。在国产“妙手S”手术机器人的临床运用方面取得了两大明显成效:一是数量明显提升,从普外科发展到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二是质量明显提升,从简单的胃穿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发展到一些高难度手术。


张国刚院长认为,国产“妙手S”机器人研发,是医学和工学结合的重大研究成果。该手术机器人的主要硬件、软件、材料和系统设计等,均为我国自主研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为实现手术机器人国产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